OhPaMa.com | 首屆「 大灣區卓越教育奬 」 粵港澳學校角逐殊榮|梁永樂
大灣區效應下,粵、港、澳三地學校的聯繫比以前更加緊密,有交流團、姐妹學校、教育展覽等……有校長老友就告訴我,內地人工智能教學課程較香港完善,計劃將整套教材購入,讓香港的學生也可以受惠,而內地學校就比較少講多元智能發展和訓輔工作,因此也對香港學校這方面的經驗深感興趣,反映兩地學校有不少交流空間,可以互相取經。
最新一個「大灣區教育」產物,叫做「 大灣區卓越教育奬 」,今年是首屆舉辦,開放予大灣區內的本地和國際學校參加,角逐十四個奬項,包括最佳學習體驗、最佳STEAM教育、最健康校園、最創新教學設施、最佳圖書館、最佳市場推廣方案等。入圍名單以國際學校為主,但也見到不少本地直資和津貼學校的身影,包括有香港的Band 3地區津貼中學,跟本地IB名校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,以及國內老牌國際學校——廣州美國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,齊齊入選某些大奬的最後四強,展示了大灣區教育的多元實力。
首屆「大灣區教育卓越奬」,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入選「多元共融校園」,嘉許學校對非華語學生的支援。

就如我常常說,這個世界沒有「最好」的學校,只有「最適合」的學校,本地專門照顧學術成績弱勢學生的學校,在某些家長眼中一定不是「最好」,但它們在推動創新教學或STEAM教育的質素,其實可以跟國際學校的水平看齊。
這個首年舉辦的頒獎禮,收到來自大灣區內四十所學校近百份申請表,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有關STEAM教育、多元學習體驗、以及學與教效能這三個範疇,從學校的踴躍反應,反映出大灣區內的教育潮流。
就如一直從事教育顧問工作的主辦單位分享,他們過去為大灣區內的國際學校舉辦過不少教育講座和培訓活動,STEAM教育和人工智能教學,一直都是熱門的題目,希望透過這個頒獎活動,能夠促進區內學校分享這個教育議題的最佳實踐和成功經驗,促進日後的合作和交流。
「大灣區教育卓越奬」主辦單位21st Century Learning (21CL) 創辦人Justin Hardman從事資訊科技教育工作多年,他希望活動鼓勵不同類型的學校分享經驗,促進大灣區教育的創新和合作。
這個「大灣區教育卓越奬」的入圍學校名單,將會交由來自不同國際教育機構的代表評審,學校並會獲邀出席二月中舉行的頒奬禮,我當然暗暗為來自香港的代表打氣,希望它們能夠為本地學校 / 津校爭光,證明香港的教育跟香港的運動員一樣,「唔係臘鴨,亦都唔係垃圾」,那就絕對是錦上添花。
首屆「大首屆「大灣區教育卓越奬」開於予廣州、香港和澳門三地的國際和本地學校參加,競逐十四個教育奬項。灣區教育卓越奬」開於予廣州、香港和澳門三地的國際和本地學校參加,競逐十四個教育奬項。
作者:梁永樂
Source: 首屆「 大灣區卓越教育奬 」 粵港澳學校角逐殊榮|梁永樂